论读书
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,很古老,也很俗的一句话。虽然我们常听到,但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只是笑笑而已,很少去真正解读这句话的意思。
以前对于这句话我都是拿来笑别人的,或者说不怀好意的,为啥了?因为我觉得俗。但渐渐长大了,眼界稍微有点宽看了,懂的事多了,于是知道了,这句话并不是表面上看的那么俗气。
它的本意应该是鼓励那些学者多读书、让自己有才华,当你有了才华的时候,那么金钱、美女、名利那都是不缺的。我个人现在这个阶段是很赞同这句话的。我觉得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,最简单的成长方式就是读书,它最多只耽误你一点时间,可你懂的东西真的很多很多,如果你不但懂了,而且记住了,那你更加了不起。但如果没有懂,只是感受了,理解了,也没有什么关系,只要有一天你要用的时候,它自然就蹦出来了。当然我个人认为读书最大的目的不是学习别人的经验,而是在看书的时候经常蹦出一些奇异的想法,这才是重要的。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东西,书上的恰是前辈的东西。
读书本是好的,它可以知古今、明事理等。可有人却把它变成了秀,跑到书店抱着书然后“咔嚓”一拍,我也是读书人啦...,我只想默默的的说,你有点侮辱前辈的知识了。另外一些人就是边读书边戴耳机听歌,这个我真是佩服的,可以一心二用,反正我是学不来的,因为声音大了我会烦躁看不进,声音小了,会打断我偶尔的奇思妙想,所以对于你能这样读书的我是非常羡慕的!
“仗义多是屠狗辈,负心总是读书人”,这句话原来不是这样的,我这样写感觉好记一些,正确的自己去搜百度吧,养成好习惯。书上的意思大楷是这样的,仗义的总是些社会底层的,负心的都是些读书的,不知元芳你怎么看?
但我个人是不赞同这句话的,为什么了,这是一个德的问题,就像我们小时候为什么是德智体美劳一样,德排第一。而有些有才华的我并不觉得他算是读书人,因为他有才无德。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!一是小时候环境受影响,养成了错误的价值观,并且改不了了。二是为了某种目的,比如学历,一旦达到了目的,书就跟他们没有关系了,所以他们看起来读了很多书,很有学问,但其实并不属于读书人。而这些人往往意志不够坚定,当有很大利益的时候,他们就马上化身为狼,。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,最主要的还是他并没有从书中感受到善、理、美、及一颗心怀天下的勇者之心。
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”,我非常赞同,这同样可以解释上面那句话。所谓读了、看了、懂了,但并没有用上,或者深刻的感受到,那么你就是白读。当然这个白读的意思不同,(不是指你学问低)因为啊,有些道理它很片面,也很梦幻,它们读起来头头是道,但是实际上却并不是那么回事,它们并不适应适应某个时代。所以说白读是这个意思,你只认道理,而不从实际出发,自然而然就成了所谓的书呆子了
读书有很多种目的读书,有为了某一科而读书的,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,最后造福人类,这种人是可敬的。社会的发展大部分是这些人,他们或许有别的方面的瑕疵,但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,因为他们把大把的时间都用在攻克某一方面了,没有时间去想其它的了,所以哪怕有缺点我们也应该敬重他们的,他们是人类史上的先驱者。
还有一种人是什么书都看,他们读书刚开始基本都是为了自己而读书,但到了后面就会有分歧。
有的懂得了文化,反而显得更加的谦卑,当有条件了他们就开始传播真、善、美、理,把社会风气往好的方向引领。
有的懂得了知识,就开始愚弄他人,并且顽固固执,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给自己创造利益,社会上很多对读书人不好的言论,都跟他们有很大关系,他们看似专家,其实只是表面上而已。真正的专家那是懂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渺小,哪有时间去关注这些事。
但不管如何吧,多读点书总是有好处的,具体的你自己去试试就知道了,至于最后你成为什么人,那就得看你自己落,不过我还是希望你成为一个懂很多知识好人吧,这样就不会怕坏人欺负了,哈哈!
另外关于读书送你2个记忆法.
一个是“日星月年记忆法”,看一遍,过一天再看一遍,过一个星期再看一遍,过一月再看,过半年再看,然后你就记住了。
一个是“新旧联想记忆法”,看到新的东西,你想记住它,那就把它和你能记住的旧东西联系起来记,那样就容易啦。
好啦!这二个记忆法可是宝贝,如果你会用了,保证不吃亏,哈哈。
时间:7月前
作者:古木心
版权声明: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!